close
墾丁南灣海上長泳發生事故,上百名泳客被強勁海流帶走,遊不回來,被救起的泳客形容「像是被水鬼捉住一般」。長年研究墾丁海流的海洋大學助理教授李宏仁警告,南灣海域在潮汐退潮時確實會產生「渦漩」,他推估這些泳客是游進了「海裡龍捲風」範圍內而發生事故,他建議政府單位應該在人多水域建立預報機制,避免憾事再度發生。(林憲源報導)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資訊系李宏仁長達十五年的研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確認在墾丁貓鼻頭與鵝鑾鼻之間,靠近貓鼻頭的水域,每到退潮時就會產生「渦漩(EDDY)」,「渦漩」的中心點水流湧升,外圍則是逆時針旋轉的下沉水流。
李宏仁以「海裡龍捲風」來形容這些渦漩,他也查過長泳活動的時間和路線,剛好就是在南灣水域退潮時游過貓鼻頭岬右側水域。李宏仁說在渦漩產生時,漁民施放的流刺網,下沉水流力道會大到漁民無法回收這些網子,泳客如果被渦漩抓住,就會出現奮力游卻不前進的情形,很容易發生意外,對於長泳獲救者所說「像被水鬼抓住」,李宏仁推估這些泳客是游進了渦漩範圍之內。
李宏仁根據他的研究指出,南灣水域的渦漩都是在退潮時產生,一天兩次,每次時間延續二到三小時,大潮日渦漩範圍最廣達五公里,這些「海裡龍捲風」的出現很有規律,但是目前沒有預報機制。李宏仁認為應該由海巡署針對重點水域進行海域水情的資訊建構與預報,事先讓遊客知道,避免還有「意外」發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